国际红十字运动创始人是出生于瑞士的简.亨利.杜南。1859年6月25日,途经索尔弗利诺,杜南目睹了极其悲惨的战后情景。刚刚结束的法奥之战把4万多死伤的士兵遗弃在这里,伤兵们都在烈日蒸晒下呻吟嚎叫。他立即动员组织当地的居民(包括医生和护士)收容和安置4000多名伤兵,进行了力所能及的救护和治疗。之后,在杜南的影响与努力下,1863年2月9日,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红十字组织“伤兵救护国际委员会” 诞生了,这就是红十字国际委员会(ICRC)的前身。
在我们经历过的漫长历史中,在社会逐渐走向繁荣和进步的过程里,总是伴随着一个摆脱不掉的幽灵——战争。历史充满血腥,当利益的争夺导致兵戎相见的时候,我们生存的土地上便反复上演这样的画面: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在你死我活的厮杀中,无数个为人类命运而思考的智者,在血泊的旁边短暂停顿,试图为剑拔弩张的双方阵营中的人们寻找到另外一条出路。
东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导致了对同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在战乱中产生的佛学思想试图以智慧化解暴戾,以永恒的哲理和神祗的力量来唤醒人们被利益蒙蔽的心灵,而西方文明则更偏重于以自己的行动去解决问题,产生于19世纪的红十字会采取了这样的立场:置身于战争双方的立场之外,能在战火中救一个人,是一个人,救一条命,是一条命。他们的眼中,没有敌人和仇恨,只有人类和生命——在战争的血泊中,产生了拯救人类自身命运的和平花朵。
当产生于西方的红十字会进入古老的中国后,我们发现,东西方不同的做法却又殊途同归,那就是,在战争、天灾、疾病等种种苦难面前,我们更应该以爱与悲悯的眼光来打量人类自身……
国际红十字运动的历程,就是一个关于“爱与悲悯”的故事。
国际红十字运动创始人是出生于瑞士的简.亨利.杜南。1859年6月25日,途经索尔弗利诺,杜南目睹了极其悲惨的战后情景。刚刚结束的法奥之战把4万多死伤的士兵遗弃在这里,伤兵们都在烈日蒸晒下呻吟嚎叫。他立即动员组织当地的居民(包括医生和护士)收容和安置4000多名伤兵,进行了力所能及的救护和治疗。之后,在杜南的影响与努力下,1863年2月9日,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红十字组织“伤兵救护国际委员会” 诞生了,这就是红十字国际委员会(ICRC)的前身。
“人道”、“博爱”、“奉献”是红十字会的精神,而杜南用自己的一生对此做出了很好的诠释。杜南的职业是商人,却热心公益事业,由于全心投入,经商受到了影响。1871年,由于他经营的公司破产,使他负债累累。在此后的12年里,他简直成了流浪汉,经常睡在亭子间或公园里,贫病交加,受尽了折磨,最终于1892年住进海登地区医院而不被人知晓。直到1895年,一位新闻记者去海登医院采访,无意中发现了杜南,并得知他就是红十字会的创始人,于是在报上作了报道。这篇报道轰动了全世界。5月8日是杜南的生日,为了表示对他为红十字会事业所做出的杰出贡献的敬意与感谢,1948年国际红十字会协会执行委员会会议规定每年5月8日为世界红十字日。2008年5月8日,我们即将迎来第61个世界红十字日。
中国红十字会诞生于二十世纪之初。1904年2月,即清光绪三十年,在东北旅顺口,日俄双方为争夺在中国的特权,爆发了日俄战争,数十万同胞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当时,在旅顺的外国侨民都由本国政府或红十字会出面,接运撤离战区。宣布中立的清政府也派船接运中国同胞,遭到俄国的拒绝,船只不准入港。为救护中国难民,一些爱国志士成立“东三省红十字普济善会”这一中国最早的和红十字有关联的组织。
在二十世纪上半叶,战火在中国的国土上往来肆虐,在这一漫长而残酷的岁月里,中国红十字会做了大量救护、赈灾及查人转信等工作。在“城头变换大王旗”的乱世中国,红十字会为那个血火纷飞的时代留下了一缕鲜明的人性亮色。
历经百年,虽不免坎坷,但中国红十字会所承载的精神始终一脉相承,不断发展壮大。无论是在哪个历史阶段——初创与初步发展时期(1904年至1931年),抗战快速发展时期(1931年至1948年),新中国建立时期(1949年至1977年),为改革开放服务时期(1978年至1992年),法制化建设时期(1993年至今),都曾涌现了众多的优秀人物,出现过许多的感人故事。每个历史时期,中国红十字会都在关键时刻为国家与社会做出过特殊贡献。
现代看来,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促进了中国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也为中国红十字事业的大力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颁布实施,中国红十字会事业进入法制化建设时期。在这一时期,红十字会履行的职责主要包括以下七个方面:一是开展救灾的准备工作;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对伤病人员和其他受害者进行救助;二是普及卫生救护和防病知识,进行初级卫生救护培训,组织群众参加现场救护;参与输血献血工作,推动无偿献血;开展其他人道主义服务活动;三是开展红十字青少年活动;四是参加国际人道主义救援工作;五是宣传国际红十字和红新月运动的基本原则和日内瓦公约及其附加议定书;六是依照国际红十字和红新月运动的基本原则,完成人民政府委托事宜;七是依照日内瓦公约及其附加议定书的有关规定开展工作。
下面几个数字最能说明在法制建设时期中国红十字会取得的成绩。截至2007年底,在筹款能力(包括款物),各级红会总计21.55亿元;参加初级救护培训的人员超过人口总数的0.77%;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有效库容量超过70万。
国际红十字运动以弘扬人道主义为宗旨,以改善最易受损害群体境况为目标,以人道、公正、中立、独立、志愿服务、统一、普遍七项基本原则为行为准则。人道主义应是红十字运动的理论基础。红十字会所讲的人道主义则有它具体、特定的内涵。红十字会的人道主义的核心是“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所以它提倡“战时行善”——实行战地救护和以“人道致和平”——鼓励对人的尊重,为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帮助、友谊、合作和持久和平而工作。
红十字运动从产生至今已有145年的历史,已被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所接受。红十字旗帜飘扬在如此漫长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里,在战火、天灾和疾病的侵扰下,红十字表现出的是对人类自身的爱和悲悯。中国红十字会,也在曲折坎坷中走过了一百多年的漫长路途。这支来自西方、在战争的血海中成长起来的奇葩,在东方的土地上落地生根,与传统文化中仁爱积德、行善济世的思想相映成辉。在红十字旗下,没有阶级、信仰、肤色、人种的樊蓠,惟有人类对自身命运的同情和反省,以及对振救生命、战胜苦难的切实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