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挂蛋袋(附蛋袋编织法)
还记得小时候妈妈编的蛋袋吗?端午快要到了,陪着孩子们重温一下儿时的记忆吧!

      "榴花角黍斗时新,今日谁家酒不樽。堪笑江湖阻风客,却随蒿叶上珠门。"这首古诗描述了当时人们欢度端午佳节的种种习俗。端午节前后,人们除了吃粽子、插艾叶、带香囊以外,还有哪些习俗是你记忆犹新的?



       我记得最让我难忘的就是妈妈给我们编的蛋袋。小时候,每年的端午,妈妈都会为我们做一个蛋袋——网状样的一个兜袋。然后到了端午节那天,将煮好的蛋放在里面,让我们挂在胸前一天,放的这个蛋不能是破的,因为小孩子之间还有一个游戏——要比"撞蛋"。



       那时候的端午节,学校是不会放假的。挂着蛋袋到了学校,小朋友们会干的事情就是拿各自的蛋对顶,比谁的蛋硬。小时候不管什么比赛,孩子都是当真的。比赛输的小朋友,流着眼泪吃掉碎的蛋,比赛赢的小朋友,那就是最开心的一个,而且会非常宝贝这个蛋,不到最后,是不舍得吃掉这个"英雄"蛋的。



       关于端午挂蛋袋的风俗,民间还流传着一段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天上有个瘟神,每年端午总要溜到民间播疫害人,受害者多为孩子,轻则发烧厌食,重则卧床不起。做母亲的对此十分心疼,纷纷到女娲娘娘庙烧香磕头,求她消灾降福,保佑后代。女娲得知此事后,便去找瘟神说:“今后凡是我的嫡亲孩儿,决不准许你伤害。”瘟神知道女娲法力无边,不敢和她作对,就问:“不知娘娘下界有几个嫡亲孩儿?”女娲一笑说:“我的孩儿很多,这样吧,我在每年端午这天,命我的嫡亲孩儿在衣襟前挂上一只蛋袋,凡是挂有蛋袋的孩儿,都不准许你胡来。”这年端午,瘟神又下界,只见孩子们胸前都挂着一个小网袋,里面装有煮熟的蛋。瘟神以为都是女娲的孩子,所以就不敢动手害人了。这样,端午挂蛋的习俗逐渐流传开来。


 

-----------------蛋袋做法-----------------------

 

      1.依各人喜好,选用单色或五彩丝线,每根剪成长80厘米左右,8根即可。将一根线对折打结后,作为挂脖子上的线。拿一根线穿于该线上,对折后在1厘米处打结。按照此方法一次将7根线全部穿上。




      2.相邻的两根线在相距前一根结1厘米处打结,两边剩下的线打一个结,这样就成环状,以此类推,大约到5-8层(视蛋大小)




      3.挑出其中一根线,将线尾扎起,这样,一个镂空的蛋袋就打好了。




       按以上方法编织的蛋袋只能装一枚蛋,若想多装几个,只需多准备几根丝线或多打几层结就可以了。

       怎么样,简单吧,保准你不用多长时间就可以完成,和孩子们一起快动手吧!






 



 

 

上一篇: “阅读·文明”201......
下一篇: 丹阳市图书馆送文化进......

主办单位:上海天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8015706号-1

信息提供丹阳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