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九里季子庙会也称嘉贤庙会,是丹阳境内最早的庙会之一,也是江南最古老的庙会。庙会取材于春秋时期吴国公子季札之高风亮节。季札一生清廉,三让王位,隐退延陵,讲求诚信,被誉为“至德第三人”。
项目类别:民俗
项目简介:
丹阳九里季子庙会也称嘉贤庙会,是丹阳境内最早的庙会之一,也是江南最古老的庙会。庙会取材于春秋时期吴国公子季札之高风亮节。季札一生清廉,三让王位,隐退延陵,讲求诚信,被誉为“至德第三人”。
后人怀念季札的高风大德,在延陵九里建祠祭祀,后扩建成季子庙。季子庙会是伴随着民间信仰活动而发展、完善起来的。

九里季子庙常年有僧道供奉香火,庙会以吴季札祭日(农历四月十三)为主要庙集。明朝时期,地方官每年都要召集百姓在农历四月十三这天聚集季子庙,在神像前祭祈,因而将这天定为每年的庙会日。百姓们为了祈雨禳灾、求福问卜也会前来祈祷叩拜。
九里庙会的民间祭祀不仅正规,而且范围广、规模大,堪称江南庙会之首。历史上又与茅山道观形成了“上茅山、回九里”的传统习俗,意即:上茅山求功,回九里修德而功德圆满。故而,每逢季子庙会期间,人潮如云,香火缭绕,钟鼓鸣响,江、浙、皖、沪等地的香客纷至沓来,心怀虔诚,祭祀“嘉贤大帝”季札,以期“心诚则灵奉嘉贤,功德圆满送吉祥”。民国时,季子庙组织戏班在戏楼唱戏,又增加了农历三月初六为九里庙会,形成传统的民俗活动。


人们热衷于赴九里赶庙会,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游览九里的古迹。季子庙有“江南第一庙迹”之称,古迹众多。季子庙大院正中有一“十字碑亭”,里面有高大的古碑,碑文为“呜呼有吴延陵君子之墓”两行10字,篆书阴刻,相传为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所书,是罕见的文物珍品。庙旁有被誉为天下奇观的“沸井涌泉”,现存古沸井六口,井水三清三浊,彼此毗邻。
九里庙会不仅有着浓郁的道教文化背景, 它也是民间经济活动的大舞台,四乡八镇聚集来赶庙会的人,要吃、要住、要买东西、要看热闹,就为庙会提供了广阔的商机。

九里庙会还有一个吸引人的东西,那就是——“唱春”。唱春人主要由三部分人组成,他们是安徽人、苏北人和丹阳本地的民间艺人。安徽人唱春的表现形式主要是黄梅调和花鼓曲调,苏北人唱的是扬剧和淮剧,而丹阳本地的则是啷当调说唱。唱春的内容,既有传统曲目,也有按不同家庭、不同宾客现编现唱的。后者获得的赏赐和掌声会更多些。现在的唱春人不仅唱老的一套曲目,还加入了现代歌曲和流行歌曲。
如今,九里每逢庙会,亲朋好友是必到的。主人以丰盛的菜肴款待来宾,一些亲戚朋友多的人家,开起了流水席,白天晚上分批招待,并以此为荣。
九里庙会,丰富了九里村的历史文化内涵,也是老百姓继春节之后的又一娱乐盛宴。对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文交流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目前季子庙已被列入丹阳市爱国主
主义教育基地。九里村也已是江苏省历史文化名村。
九里季子庙会于2009年6月被江苏省文化厅以扩展名录的形式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保护责任单位:丹阳市延陵镇文体中心
代表性传承人:欧阳和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