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化部副部长项兆伦一行来丹调研非遗保护工作
来源:丹阳文化风 | 作者:丹阳文化风 | 发布时间: 2018-04-24 | 2226 次浏览 | 分享到:
2月19日—20日,文化部副部长项兆伦一行先后来到丹阳市戏剧总团、“176”文化绿洲,就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展开专题调研。在丹阳市戏剧总团调研期间,项兆伦一行在百姓剧场观看了丹剧青年演员首场汇报演出《五女拜寿》,演出过程中,观众掌声阵阵,气氛热烈。
        2月19日—20日,文化部副部长项兆伦一行先后来到丹阳市戏剧总团、“176”文化绿洲,就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展开专题调研。省文化厅副厅长吴晓林,镇江市市长张叶飞、副市长曹丽虹、丹阳市委书记陈可可、市长黄春年、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莉珺、副市长贺云华等陪同调研。



        在丹阳市戏剧总团调研期间,项兆伦一行在百姓剧场观看了丹剧青年演员首场汇报演出《五女拜寿》,演出过程中,观众掌声阵阵,气氛热烈。丹剧不仅是我市地方剧种,也属全国稀有剧种,多年前就被列入江苏省和镇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是丹阳地方特色文化艺术的代表。然而,由于近几年演出市场低迷萎缩、剧团有效资金投入短缺等因素,丹剧的传承发展一度陷入困境。对此,丹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根据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文化建设的要求,结合省办公厅《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对抢救丹剧、支持丹剧传承发展作出了重大决策,研究制定了未来三年发展规划方案,有力推动了丹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演出结束后,项兆伦一行还专门慰问了全体演职人员,并与随行的各级领导、演职人员做了深入交流、座谈。他指出,丹剧是丹阳的传统戏曲艺术,要从人才培养、丹剧创作、演出市场等方面入手实现对地方戏曲文化资源的动态化、科学化管理;要加强传承保护力,抓紧搜集、整理散落民间的珍贵戏曲史料;培养造就戏曲表演人才,要推动演出市场向纵深发展,尝试“走出去”,重塑丹剧当年风靡大江南北的艺术风采。 





        在“176”文化绿洲,项兆伦一行参观了乱针绣和刻瓷的制作工艺。乱针绣由丹阳籍中国近现代著名画家、艺术教育家吕凤子首创,以针代笔,以色丝为丹青,使绘画与刺绣融为一体。我市作为乱针绣的传承产区,绣品丰富、人才辈出。刻瓷是运用特制的刀具在烧制后的瓷面上进行雕刻的工艺,刻画的山水、花鸟、人物栩栩如生,部分作品呈现出朦胧的水墨效果以及浓厚的西方油画色彩。项兆伦一行还参观了我市的剪纸、烙铁画、天鹅绒织造、邮票拼贴画等非遗项目,每看一处,他都与非遗传承人认真交谈,详细了解我市非遗的历史沿革、独有特点、文化价值以及传承、创新与发展等,并从非遗文化产品的题材传承与创作、设计的创新与融合、市场的占有与拓展等方面提出了建议。项兆伦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既要秉承传统、不失其本,又要融合一些现代元素,以更好地适应市场,更加广泛地走进现代大众生活。要进一步加强传承人的培训,参加更高层次的学习,提升传承人的现代审美眼光,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非遗传承队伍,共同推动非遗产业的繁荣与发展。(丹阳市文广新局  孙芳 荆红)


上一篇:
下一篇:
文化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