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正则绣(乱针绣)
来源:丹阳文化风 | 作者:丹阳文化风 | 发布时间: 2018-04-24 | 12513 次浏览 | 分享到:
乱针绣又名正则绣,是我国著名美术家、教育家吕凤子先生创始和命名的。先生本人善绘中国画,同时也有着很好地西洋画基础。


项目类别:传统美术

项目简介:

        乱针绣又名正则绣,是我国著名美术家、教育家吕凤子先生创始和命名的。先生本人善绘中国画,同时也有着很好地西洋画基础。其国画作品本身就有着东西方文化共融的特点,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正则绣的精神与凤先生的国画是一脉相承的,并且与他一贯的教育思想也是相符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丹阳正则学校(现镇江高专丹阳校区的前身),学校的创始人吕凤子先生,带领他的学生杨守玉(其时为正则学校教师),大胆地打破传统刺绣的程式,将西洋油画的色彩原理引进中国刺绣工艺,于1931年,创出了一个新的绣种——“乱针绣”。乱针绣是一种适宜绣制欣赏品的中国刺绣工艺。  因其绣法自成一格,被诩为当今中国第五大名绣。乱针绣主要采用长短交叉线条,分层加色手法来表现画面。针法活泼、线条流畅、色彩丰富、层次感强、风格独特。擅长绣制油画、摄影和素描等稿本的作品。


吕凤子先生


正则绣作品:猫

        这种绣法融合了中国传统刺绣的技术以及西洋艺术的特色,并受到清末民初沈寿的仿真绣所启发影响。传统苏绣中,每一针之间是紧密相接,并且呈同一方向排列,但在乱针绣中,针法长短不一、方向不同且互相交叉,并运用分层、加色的手法,使得在色彩上更为丰富。把传统刺绣“排比其针,密接其线”的方法创造成以长短参差的直斜、横斜线条交叉,分层搀色的技艺,绣出人物、风景、静物、动物。

        乱针绣的复杂与珍贵之处便是“乱”,它乱的有情理、有规则,是为了求的整体的统一与更活泼的变化,绣者往往要根据自己的意向来运用线条的长短粗细、疏密深浅等变化。以“情”指挥针,以“线”表达意,情意相融。按照光和色的变化规律,以丰富多变的针线来体现作品的线条美与立体质感。从而使我们从作品中看到的一切乱,均符合情理与法则,让人感到乱中迸发出的活力,从乱中显示动感。一针一线是那么的自由交叠,又是那么恰到好处。

        当我们仔细地观赏这样一副绣品,撇开其艺术性不说,单是时间,就需要经过艺术师们花费数月的时间来完成。从临摹、铺底、上色、调色,直至修改,艺术师们将根根细细的丝线"劈"成几丝、几十丝,小小的绣花针在手中上下其飞,挥洒自如,而色彩斑斓的各种景物就慢慢显现出来,观之生动,栩栩如生,魅力十足。从技法上说,没有二种事物可以用同一种针法来表现,尤其体现在人物、动物的眼睛上,需要有极高的手法,才能传神的点出所描绘对象,达到最恰当、最逼真的表现艺术!

        乱针绣作为一种高雅艺术有它独特的魅力,一幅高水平的乱针绣作品首先要求作者是一位在刺绣、绘画、文学、诗歌、音乐、历史等各方面都有着深厚修养的艺术家。“善绣者必善绘”是 “乱针绣”创作的基础。作者在构思作品时需要有创作作品的冲动与灵感,文化与艺术是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它的魅力在于不是为了绣出一些造型的形象,而是利用造型形象来表达我们的思想感情。这种感情却是抽象的,文学、诗歌、音乐就像是人们心中的风景,乱针绣作品如果借助文学、诗歌中的比喻,借助音乐中的韵律和节奏、借助与思想感情同化的形象语言在作品画面中体现出来,便能够把作者对人生、对大自然的慨叹溶入乱针绣作品中去,这样,乱针绣作品便成了形象的文学,凝固了的语言艺术。所以准确的造型是绣作的主体、绣作蕴涵的文学性是作品的灵魂,这样才能达到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完美境界。艺术不是再现生活的真实,而是再现人们心中的真实感受。

        凤先生之后,其长子(后正则艺专校长)吕去疾先生同其夫人陈显真女士一直是艺专的正则绣导师,继续传承和创作正则绣。现正则绣的第三代传人吕存先生,是吕凤子嫡孙,吕去疾次子 。其在家族艺术精神的浸染下,经过长期创作实践,重新感悟到正则绣的精神,并探索出一条自己的艺术道路,提升了正则绣新的发展空间。并于2003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吕去疾与吕存

        吕存先生的作品分为写实和写意两类。写实的画作继承了一般刺绣作品细腻丰富的特点,亦可慢工细活亦可粗针大线,致力于生动地表达情景,有着油画的感觉。写意的画作是吕存独有的艺术情怀和技法,寥寥数针看似随意,却准确又激情地表达出画面和内心,功成只在一念之间,是高度的心手合一之作,是理智与情感的激情碰撞。多一针不可,少一线不行,如同速写的表达,以形写神,又饱含写意中国画的艺术精神,是有生命力的作品。

       “乱针绣”开创了以针线为工具的针画艺术,为中国传统刺绣艺术打开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成为工艺美术界的里程碑,2006年被正式命名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到乱针绣本身,谁都不能不肃然起敬。

保护责任单位:丹阳正则画院

代表性传承人:吕存  方美珑  石丽君  吕缘缘  陈娇娜  周海燕 陈赛姣

文化遗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