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戏迷乐
  • 生态农庄
    • 金地闲庭氧吧
    • 名流生态农庄
    • 白龙寺生态园
    • 超力生态园
    • 华都生态园
    • 碧云天生态园
    • 万新生态农庄
    • 大圣幸福农场
    • 鑫乐福农庄
    • 香海琴枫浪漫庄园
  • 民俗文化
    • 赵氏二胡
    • 邵同义刻瓷
    • 水晶山民俗文化展览馆
    • 面塑艺术
    • 丹阳啷当
    • 丹 剧
  • 非遗
    • 国家级非遗
    • 省级非遗
    • 市级非遗
    • 丹阳市级
  • 百姓文化风
  • 文物保护及鉴赏
  • 民以国为家
  • 文化美食
  • 文化资讯
  • 文化遗存
  • 旅游大世界
  • 特色景点
    • 九里风景区
    • 中国丹阳国际眼镜城
    • 上海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
    • 水晶山体育公园
    • 万善公园
    • 天地石刻园
    • 黄连山齐梁文化森林公园
    • 香海琴枫景区
  • 美食推荐
    • 延陵鸭姣
    • 东乡羊肉
    • 丹阳肴肉
    • 界牌豆腐
    • 蟹黄汤包
    • 白玉猪手
  • 寻味丹阳(早点)
    • 面
    • 饼
    • 汤包
    • 饭团
    • 馄饨
    • 粥
  • 寻味丹阳(老店)
    • 金鸡饭店
    • 坤泉老味道餐馆
    • 鸣泉阁大酒店
    • 四牌楼熟菜店
    • 东进大酒店
    • 丹亚大酒店
  • 酒店住宿
    • 锦豪国际大酒店
    • 太平洋饭店
    • 丹亚大酒店
    • 香逸大酒店
    • 水月情生态园
    • 东江假日酒店
    • 水中仙东雅国际酒店
    • 新世纪国际大酒店
    • 金陵融锦饭店
    • 王府大酒店
  • 旅游特产
    • 丹阳黄酒
    • 丹阳家纺
    • 丹阳眼镜
    • 丹阳户外用品
    • 正则绣(乱针绣)
    • 天鹅绒
    • 恒昇酱醋
    • 田园圣树桑制品
  • 寻味丹阳(小吃)
    • 老潼关肉夹馍
    • 烤翅
    • 麻辣烫
    • 小龙虾
    • 鸭血粉丝
    • 炸鸡
    • 披萨
    • 麻辣香锅
    • 油炸串
  • 寻味丹阳(老味道)
    • 丹阳大麦粥
    • 长江三鲜
    • 丹阳肴肉面
    • 高装细什烩
    • 脂油团子
    • 丹阳羊肉
    • 鳝丝汤
    • 牛肉锅贴
    • 谷口街臭豆腐
    • 丹阳手工烧饼
    • 外婆红烧肉
  • 乡村旅游
    • 管山赏樱花
    • 历史文化名村--九里
    • 千年古村落--柳茹村
    • 最美山村--黄连山
  • 自驾游
    • 齐梁文化自驾游
    • 休闲自驾二日游
    • 购镜自驾游
    • 乡村一日游
  • 特色活动
    • 赛乐姆乐园恐龙热气球
    • 名流农庄油纸伞
    • 世外源帐篷节热气球
    • 吾悦老北京庙会
  • 全民健身
    • 赛事活动
    • 科学健身
    • 场馆开放
    • 健身地图
  • 乐游丹阳
  • 乐游丹阳1
  • 文化丹阳
  • 文化丹阳1
  • 党团之家
    • 党建领航
    • 廉政清风
    • 先锋e评
    • 青春方阵
  • 党团之家1
index01 >> 文化资讯 >> 这部时长4小时的遗作,我一分钟都没漏过
这部时长4小时的遗作,我一分钟都没漏过
    第55届金马奖刚刚结束,最佳剧情片颁给了《大象席地而坐》。这部电影是青年导演胡波(也叫胡迁)的遗作,时长近4个小时。今年年初,《大象席地而坐》获得68届柏林电影节最佳处女作特别提及和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
       第55届金马奖刚刚结束,最佳剧情片颁给了《大象席地而坐》。这部电影是青年导演胡波(也叫胡迁)的遗作,时长近4个小时。今年年初,《大象席地而坐》获得68届柏林电影节最佳处女作特别提及和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



      斯人已逝,名誉才蹒跚而至,说来有些伤感。

      2017年10月12日凌晨,胡波在北京东五环一幢住宅楼的楼梯间里自缢身亡,结束了自己29岁的生命。此前,他已出版了两部小说《大裂》和《牛蛙》,这部获奖的电影《大象席地而坐》是他的电影处女作。




      影片主要围绕四个人物展开。

     于成,一个当地的混混头目,睡了好哥们的女人,后被哥们发现。他亲眼看着哥们从窗户口跳楼身亡。而他却一直逃避这件事,甚至把责任归咎于前女友对他的一再拒绝。



       韦布,一所中学的学生,因好朋友被污蔑偷了校霸于帅的手机而强出头,在和于帅争执时不慎致使对方摔落楼梯身亡。听说了满洲里大象的故事,韦布决定逃到那里去看看。



       黄玲,韦布的同学。生在单亲家庭,和母亲的日常就是无止尽的歇斯底里和互相伤害。在学校的教导主任那里,黄玲获得了短暂的快乐,经常见面聊天。但一段她和教导主任唱K视频的曝光,让自己陷入困境,不得不离家出走。



       老金,年过半百,和儿子住在一起,睡在阳台。因儿子想要搬去面积更小的学区房,提出将老金送去养老院。他有一条陪伴自己多年的小狗,却在有一天被一只走失的大狗咬死。在扔狗的时候,碰到韦布,卷入他和于帅的哥哥于成的纠纷。后决定带孙女一起去以前当兵的地方看看。



       这几个人,因各自所经历的不如意,共同产生了到满洲里看大象的想法。

       故事的背景地点设在河北省的“百年煤都”井陉,这里的天空是灰蒙蒙的,城市充满了破败感,正如影片中四个人的境遇,每个人都是绝望的,如同被生活困在一片沼泽,想要挣脱,却越陷越深。

       在这部影片中,人物琐碎、深沉的对话和长镜头的跟踪占据了很大比重,每个人说起话来都是咆哮的、愤怒的、压抑的,像是要把自己喉咙深处的恶心给吐出来。



     电影的开头,韦布的父亲几乎是喊着质问他:为什么你的房间总是臭烘烘的?韦布说是楼下在烧垃圾,父亲不顾他的解释,仍是咒骂。

     韦布出事之后,首先逃离了家,他在废墟中大喊“你是人渣!是狗屎!是最恶心的玩意儿!



       黄玲和教导主任的视频曝光后,回到家告诉妈妈,结果妈妈第一句就是:“你和他睡了吗?”黄玲解释我们什么也没做,妈妈还是那句:“你和他睡了吗?”黄玲终于崩溃,大骂:“你让我恶心,你是见过的这个世界上最自私最卑鄙的人。”



       无疑,这样的电影是悲观的。学校的教导主任对黄玲说:“每个时代的日常其实都差不多,只不过细节稍有不同……过一段时间,就都明白了。人活着就会痛苦,一直痛苦,一直痛苦,从出生的时候就痛苦,长大以后会在新的地方痛苦。能明白吗?没人能明白,它是怎么存在的。”



       于成在哥们跳楼之后也说:“人生就是一桩接一桩的麻烦。永远不会好的。”



         电影里甚至多次出现:“我要弄死你。”每个人身上都戾气十足,他们都想逃离。但家庭已经成为戾气的一个来源,而非庇护所。

       生活总在别处,对于韦布来说,是满洲里的大象;对黄玲来说,是教导主任干净整洁的家里;对于成来说,是始终不在一个世界,永远得不到的前女友;对老金来说,一开始是那条狗,是孙女,但最后,是那个他曾经当兵的地方。



     在长达4小时的观影过程中,这种压抑感始终存在,压抑得近乎让人绝望。但看过导演胡波的经历后,我似乎理解了一些。



     早在2016年,他就写过这样一首短诗:“那头颅挂在树梢/好像接近死亡能使你懂得什么/但世界啊/永远像最初的样子。”

       同年,他带着剧本《大象席地而坐》参加FIRST青年影展创投大赛,与影业公司签约,只拿到了70万的投资。然而却在制作后期由于坚持3小时50分钟的终剪版本,被制片方剥夺导演署名权并解雇,甚至要他拿出350万回购自己的电影版权。
       荒诞的是,在胡波死后,这部片子在柏林电影节首映,座无虚席,并且无人提前离场。

    今年7月的FIRST影展上,《大象席地而坐》被定为开幕影片。开始放映之前,FIRST青年影展负责人上台介绍:“这部电影可能会是今年大家看到的最长的一部,但是生活往往比我们想象得更漫长一点。”

        就像电影中的四个人,他们在各自的泥潭里挣扎,又在某些时刻互相交织出更复杂的悲凉。这一天内所发生的事让时间概念变得无比漫长。

满洲里的大象是他们为了逃离现实建构的乌托邦。满洲里真的有这样的大象吗?其实,有没有席地而坐的大象已经没有意义,他们需要这样一个别处,逃离现实的无奈。



       在福克纳的小说《野棕榈》中女人因流产死去,男人最后放弃自杀的念头,他说:“她不在了,一半的记忆也已经不在;如果我不在了,那么所有的记忆也将不在了。是的,他想,在悲伤与虚无之间我选择悲伤。”


       《大象席地而坐》中,这四个人大概是选择了虚无,宁愿相信一个荒诞的故事,也不愿回到绝望的现实。

        然而,最绝望的人往往内心最向往光明。韦布为好朋友出气,他相信好友没有偷手机,他说:“他是我朋友。我按流程来的。”后来才发现好友骗了他;于成在饭店和前女友聊天,厨房失火,他带女友跑了出去自己又返回来救火;韦布找老金借钱,老金刚开始没借,但最后还是跟他用台球杆做了交换。



       电影的结尾,韦布、黄玲、老金和孙女坐上了去满洲里的汽车,途中的夜晚,他们一行人下车开始踢起了毽子,镜头拉得很远,只能看到一束微光和一些背影,这时,响起一声大象的鸣叫。似乎暗示着那个不切实际的故事终于发出了回响。



      而小说结尾却比电影残酷多了:“等我贴着它,看到它那条断了的后腿……说实话我很想抱着它哭一场,但它用鼻子勾了我一下,力气真大,然后一脚踩向我的胸口。

       胡波的这部遗作像是一曲挽歌,将他生前的困顿、失意、悲愤以及那如萤火一般的梦想全部都倾注到了电影里,仿佛一个殉道者。或许,这部超越了普通片长的艺术片有种种不完美,但在某种意义上,它穿透了整个时代的荒诞和无力,闪烁着希望的微光。

 正如韦布在拖地的同学的自言自语:“人生是个荒原。”穿越它,才能看到席地而坐的大象。



上一篇: 农村俗语“秋吃果,冬......
下一篇: "舌尖"叙事为何久盛......

主办单位:上海天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8015706号-1

信息提供丹阳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