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类别:传统技艺
项目简介:
天鹅绒又称漳绒,盛行于明末清初。是一种以蚕丝为原料,采用传统木机工艺织成的贵重缎料成品。缎面光泽艳丽柔和,绒毛挺立、丰满有弹性,久压不倒。缎底绒花,层次分明,相得益彰,立体感强。享有“中华奇绝,东方瑰宝”的美誉。堪称中国绒类织物的活化石。可用于服饰、室内装饰,还可制成各种精致礼品。
天鹅绒作品《醉翁亭记》
天鹅绒作品《为人民服务》
天鹅绒在明清时代是贵族士大夫及富有阶层的奢侈品,在当代则是国人赠亲馈友的高档礼品。国家外交礼节场合也常用天鹅绒礼品赠送外国友人。
由于工艺繁杂,产量有限,民国时期天鹅绒逐渐淡出主流巿场。1949年以来国家极为重视这一传统产品,先后在苏州、丹阳恢复生产。 1966年漳绒因被视作封资修产物而被迫停产,1979年国家在苏州、丹阳再度恢复生产。
天鹅绒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戴春明
天鹅绒属于绒类丝织物,至今仍用木机织造。木架织机是一种古老的织机,虽在发展过程中有所改革,但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不变,由单人操作。机长352厘米、机宽120厘米、机高243厘米,地经和绒经分张于织机上,织造工人坐在机架板上,脚踩综框, 提起绒经,将钢丝从绒经下穿过,拉筘打紧,依次循环,织成布满钢丝的胚布。再将胚布从机上取下,用水粉在胚布上画出纹样,用雕花刀按纹样沿着钢丝划断蚕丝,雕刻之处绒圈断开形成绒毛,这一工序称之为雕花。最后把钢丝从胚布中抽出,绒毛和绒圈形成纹样,成为风格独特的工艺丝织品。
古老的工艺赋予天鹅绒以极高的品质,但也限制了它的产量,这也是多少年来天鹅绒一直属于珍稀之品的原因。
天鹅绒是通过一梭一梭的手工织造、一刀一刀的手工雕刻出来的。如今工业生产大都机械化了,但是雕花依旧是个纯手工的工夫活,最熟练的雕花工人一天也最多只能雕出10厘米左右的花样,在雕花过程中要神情专注,一旦出错是不可逆转的,只能重头开始,所以让许多从业人员知难而退。
天鹅绒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戴 玲
在天鹅绒行业凋零颓败、工艺失传之际,原漳绒丝织厂职工戴春明站了出来,不辞辛劳,积极钻研天鹅绒传统技艺,大胆进行技术改革,拯救了这一濒临灭绝的传统工艺,使得薪火相传,生生不息。2007年雕花天鹅绒织造技艺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戴春明于2008年11月被省文化厅公布为该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其女儿戴玲继承父志,苦学丝织技艺,并传承光大。
2013年,戴玲成功复制了清朝初年的一件雕花天鹅绒椅披,在国内展会、大赛中获得了一金一银的佳绩。戴玲创作的《伟人像》《醉翁亭记》等天鹅绒作品更是多次在各类展会上展出、获奖。2016年1月戴玲成为“镇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天鹅绒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保护责任单位:丹阳市春明漳绒有限公司
代表性传承人:戴春明 戴玲